殡葬文化

传统习俗,厚葬观是怎么形成的!

在中国丧葬史上,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丧葬观,这就是厚葬观和薄葬观。厚葬观在古代中国占有绝对的优势,主导着中国丧葬民俗。

厚葬:古代丧葬民俗的主流

从数千年漫长的中国历史来看,厚葬在中国丧葬民俗中基本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,左右着丧葬民俗的导向。厚葬风气的产生与盛行,其渊源有两个方面:一是灵魂不灭观念和祖先崇拜,这种现象和状况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普遍存在过;二是与儒家及封建统治者提倡重伦理的孝道观念有关,这种中国特有的儒家的伦理思想在丧葬习俗上的反映便是厚葬。下面着重就这两个方面作一探索。

一、从灵魂不灭观念说起

(一)原始人的亲族意识和灵魂不灭观

灵魂不灭观念产生于旧石器时化中期以前,其主体是灵魂永存。认为人死灵魂不死,仍能祸福子孙,干预人事。在这种观念指导下,产生了丧葬礼俗。丧葬礼俗的产生反过来又促进了灵魂观念的进一步发展,同时丧葬礼俗的演变也往往受到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。

在古代中国,灵魂不灭观念的最早反映是祖灵崇拜。祖灵崇拜是鬼灵信仰和氏族、家族观念结合的产物。它的特点是原始人认为祖灵是庇护自己子孙后代的灵魂,具有祸福本氏族的神秘方量。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,祖灵信仰与汉族的祖先供率并不完全相同,还保持着菜些原始的形态。

(二)敬鬼事神的夏商人

进入夏商时代,原始的灵魂不灭观念仍然盛行不衰。据文献记载,“夏道尊命事鬼敬神”,“有夏服天命”,这说明夏人信鬼。夏人流行占卜,便是人们对上帝鬼神迷信思想的反映。考古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,如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,曾出土了一些以猪,牛、羊的肩胛骨制成的卜骨,骨上都有灼痕。夏人灵魂不灭观念的存在,其在丧葬上的反映便是厚葬。

(三)“敬鬼神而远之”的周人尚鬼观

与殷商一样,周人也把鬼神崇拜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,周人这种重民轻天、敬鬼神而远之的观念,自然在丧葬观中也得到了充分反映,殉、祭奴隶和随葬青铜器与商代相比,都至减少趋势。但从考古资料来看,周代初期的丧葬礼俗仍未摆脱商人尚鬼的习俗,厚葬风气仍然非常浓厚。直到西周穆王,特别西周中期以后,这种厚葬风气才呈现出减薄的趋势。

(四)秦汉时期灵魂观的大发展

秦汉时期,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有牧人的反脱及体现在阴阳五行学、谶纬迷信、神仙方术等的特别盛复仅术义在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形成了道教,这些都成为当时厚葬风气盛行的的土壤和基础。在这一时期,宗教迷信思想渗透到江云的合个方面,封禅、求仙、推灾异、造图谶成为统治阶级的家常便饭。秦始皇以好神仙方术著称,在他倡导之下,“燕、开之士,释助未,争言神仙,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”。汉代历朝统冶看也都倾心于鬼神之事。汉高祖刘邦“甚重祠而敬祭”;汉文帝重用“言乞神事”的赵人新垣平,作渭阳五帝庙,并向贾谊“问鬼神之本”于宣室圆治武帝时,国力鼎盛,鬼神之事尤被敬重。他一生干了许多祭祀鬼神、迷信神仙的蠢事,惹得“海上燕齐之间,莫不搤掷而自言有禁方,能神仙”,“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”武帝之后,宣帝"“修武帝故事”,用刘向言化沙炼丹成帝末年无交,“颇好鬼神”,“多上书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”;哀帝“博征方术士”。到王莽时,又“兴神仙事”,闹得国内一片乌烟瘴气。延至东汉,道术盛行,统治者又酷好道教。帝王如此,民间自然也是巫风盛行。

由于秦汉时期人们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观念的根深蒂固,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不灭.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活,所以厚葬便成为这一时期宓葬习俗中最吊宴的特色。秦始皇陵已是众所周知的典范,据文献记载秦始皇征集了七十多万民工,前后延续了三十余年修建陵墓,仅从现在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坑就可以看出其浩大。

   (五)一种新的死后观的传入

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,道教和佛教都大行于世,影响及于社会的各个阶层。灵魂不灭、因果报应、鬼神显验、肉体飞升等宗教迷信,成为极其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。宗教迷信的规模。声势和影响大大超过前代,灵魂不灭观念更是深入人心。在当时,虽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,如晋人阮瞻、阮修、宗岱以及刘宋的范丧等人都力持“无鬼论”,南朝萧齐时的陷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还著《神灭论,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,但势单力薄,孤掌难鸣,毕竟无法改变世风。鬼神迷信的内容也愈来愈丰富,为前代所罕见。道教集中国以往迷信之大成,把民间的巫术,神仙说、谁纬说、卜符咒等等一齐抛将出来,将鬼和怪说成是极为晋遍的东西,以致“山无大小,皆有神灵”。佛教传入以后,又向中国人灌输了许多新的迷信观念,诸如佛祖、菩萨、罗汉、天王、诸天、伽蓝神、阎罗王、观世音、恶魔、夜叉、罗刹、饿鬼等等,还有六道轮回、因果报应等。在这种文化背景下,中国人的来世观念又有了较大的发展,死后世界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,并且日益完善,其标志是大批有关鬼神传说的小说出现和流传。

   (六)三教合一的死后观

从宋代到鸦片战争时期:是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时期。在这一时期,统治阶级极力推进儒、佛、道三教的合流,从而促使了封建迷信的泛滥。

本文网址:https://tlslq.com/news/673e99df3262687feb5b1052.html